【紅白交輝的賽德克服】
參與賽德克巴萊戲服製作的尤瑪達陸表示,泛泰雅族系包括
泰雅族/太魯閣族/賽德克族,服飾顏色以紅色為主,代表血液,
也代表勇士靈力和勇氣來源,並充滿幾何元素,都是直橫斜的
線條,加上菱形組合圖案,和阿美族/排灣族服飾的曲線圖案非
常不同,直線條的特色也彰顯了族群直來直往/直接訴求的個性
尤瑪達陸-賽德克巴萊戲服製作花絮
尤瑪達陸的泰雅染織文化園區
【標準配備】
賽德克巴萊定裝照:
男 - 長上衣 / 遮陰布 / 左佩刀 / 右菸草袋 / 肩負網袋,天冷胸前加一方巾
女 - 短上衣 / 覆上兩件交叉的連身裙 / 打腰帶 / 綁腿布
照片示範者為-大慶(飾 莫那魯道)&張愛伶(飾 巴岡瓦力斯)
(引用自電影巴萊一書)
【參考圖例】
以下有二張泰雅服飾圖,為光之路電影公司出品之電影"泰雅千年"所使用,由邱若龍老師繪製,
這二張泰雅族服飾圖,並非電影賽德克巴萊定裝的依據,但卻可以大致了解
"泛泰雅族中的賽德克族"其約略服飾配置,賽德克巴萊開拍前,美術指導
邱若龍老師再經考究繪出賽德克族服飾定裝,與這二張泰雅服飾圖也有差異
參考:泰雅男子服飾的組成元件
衣布類 -【上衣】【遮陰布】【綁腿布】【頭帶】或【頭巾】天冷加上【方巾(披風)】
飾品類 -【耳管】【頸飾】【臂飾】【腿飾】【腕飾】【頭飾】【耳飾】
配件類 -【煙草袋】【網袋】【獵刀】【籐帽】【煙斗】
但以在賽德克巴萊電影中的出現的賽德克戰士來看,
【上衣】【遮陰布】【煙草袋】【獵刀】【網袋】【頸飾】【耳管】必備,但【上衣】多是長袖,
【綁腿布】與【頭巾】則是 " 道澤群戰士 " 較常見,導演是以【綁腿布】與【頭巾】這兩個配件,
來區分 " 道澤群戰士 " 與 " 起義六社戰士 " ,以避免觀眾混淆,另外電影中公學校大戰時,
" 起義六社戰士 " 也綁白色【頭巾】,
【煙斗】常見於年長有威望的頭目中,如:中年莫那 / 巴蘭社頭目 / 道澤群頭目等,
【腿飾】中年莫那 / 魯道鹿黑在穿紅禮服時有出現,
【籐帽】常見於巴萬那威 / 烏布斯頭上,
【臂飾】只明顯出現在泰牧摩那(塔羅灣社頭目之子)臂上,
【頭飾】【耳飾】較見於女子身上,
【腕飾】於電影中不常見
" 道澤群戰士 " 以【綁腿布】與【頭巾】來與 " 起義六社戰士 " 作區別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起義六社 - Tgdaya德克德亞群,
道澤群 - 亦稱Toda都達群,霧社事件後日人慫恿他們與其他社成立味方蕃對抗起義六社
歷史影像:1930年日本新聞影片中,包白頭巾的道澤群戰士裝扮
(引用自台中科博館-賽德克巴萊-史與影的交會特展宣傳影片)
參考:泰雅成年男子服飾
較相異處-電影中的賽德克服幾乎都是長袖,臂飾&胸前的方形兜也不常見,
類似右邊的紅色禮服,在電影中的獵頭勇士 / 頭目 / 新郎皆有穿過
【較突出的服飾】
魯道鹿黑(曾秋勝 飾)的禮服裝扮,戴耳飾 / 頭飾 / 頸飾 / 腳飾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莫那魯道(林慶台 飾)的禮服裝扮,戴頭飾 / 頸飾 / 腳飾
觀片時注意聽! 電影中腳飾的音效也有被呈現出來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新郎瓦旦(古雲凱 飾)的禮服裝扮,戴頸飾 / 紅頭帶 / 腳飾, 中為新娘露比(沈藹茹 飾)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歷史影像:貝片珠串頸飾
(引用自國立臺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歷史影像:貝片紅頭帶
(引用自國立臺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歷史影像:男子蕈狀貝片耳飾
(引用自國立臺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新聞說男主角莫那魯道身上的這件「純手工」賽德克服,
是秀花工作室主持人陳秀花織了3個月才完成,
但不知是紅禮服還是這件白紅戲服,
衣服是從種苧麻開始,再搓苧麻成麻線,搓好後
一線一線地織成,陳秀花一天能織兩件平常衣服,
這件主角的戲服難度超高花了3個月,
主因在於手工搓成的麻線粗細不勻,織的時候會卡卡的特別費力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這是劇中突出的兩件戰士服,同時這兩位也因長得很像,觀眾常誤認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左:由達多莫那(莫那魯道之子 田駿 飾)所穿的紅藍交織服,
賽片顧問郭明正表示,據考究這件是達多莫那在道澤
的舅媽送的,達多莫那非常珍惜,只有在喜宴和征戰時會穿,
而根據日本人拍下的達多莫那身亡時的照片,也是這一件戰袍一模一樣
右:由泰牧摩那(塔羅灣社頭目之子 Gaki Baunky 飾)所穿的短袖上衣,
劇中賽德克戰士大多為長袖上衣, 這件短袖特別顯眼,
電影中也只見泰牧摩那有戴臂飾(見他臂上的環狀物)
泰牧摩那的臂飾(右臂)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服飾細類】
【上衣】
歷史影像:男子長袖上衣, 發現於台中州能高郡馬赫坡社
(引用自國立臺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這件上衣手臂兩截紅,右下衣角也透出衣服的後擺有紅條紋,
這件上衣用色較 " 正紅色 " ,而電影中的賽德克戲服,
為配合故事悲悽調性,使用的紅色以 " 濁色 " 的紅為主,
白色也偏向米白,劇組皆依照賽片美術指導邱若龍老師的考究製作,
賽德克族上衣的紋樣及裝飾方法,與社會階級 / 穿著場合 / 家族傳統 / 地理區域等息息相關
歷史影像:川中島社青年
(引用自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
從圖中左邊男子的左臂,右邊男子的右臂,可看到類似手臂兩截紅的設計
右邊男子的右下衣角後擺,也可隱約看到紅條紋的設計
歷史影像:波阿倫社男人(引用自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
圖中右二男子左臂可見類似手臂兩截紅的設計,左二男子則是全白上衣
歷史影像:二次霧社事件中的味方番,可見其兩截紅的上衣,下方中間有一籐籃
(引用自台灣霧社事件誌)
歷史影像:日治明信片中霧社巴蘭社族人,圖中間長者身著類似兩截紅白上衣
(引用自www.memorynet.org)
賽德克服上衣類似方衣風格,這張照片就可看見莫那魯道(林慶台 飾)衣背的開口,
電影拍攝時演員常整日曝曬,上背部的曬印就非常明顯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賽德克少年隊這張照片可見上衣後擺有紅條紋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賽德克戰士服除了紅白上衣外,也有其他不同設計的上衣,
例如:穿全白色上衣的瓦旦(古雲凱 飾) / 達固(方聖傑 飾) / 伊勇(孫俊傑 飾)
穿咖啡色紋上衣的阿威拉拜(林思杰 飾) / 比荷沙波(張志偉 飾) / 烏布斯(陳松柏 飾)
穿灰色紋上衣的比荷瓦力斯(曾伯郎 飾) / 烏敏瓦旦(莊偉正 飾)
【方巾】
歷史影像:方巾, 發現於台中州能高郡荷戈社
(引用自國立臺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外出工作或天冷時,披掛在衣服外作為保護或取暖之用的大型方巾,
男子穿戴大多從前面包覆,繞到頸背處繫結,女子則經常穿過腋下在右肩繫結
歷史影像:披方巾的道澤群男人(引用自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
方巾是一塊方形的布,用途廣,由此圖可知,可披於背後當披風,
可僅掛於胸前,或包覆整個肩膀披胸前,亦可掛只掛在左或右肩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方巾亦可用做寢具,或舖於地或桌上使用,本照中日本警察當成桌布,
圖為青年莫那(大慶 飾)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方巾當做襁褓來背負幼兒,圖為馬紅莫那(溫嵐 飾)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歷史影像:女子披肩
(引用自國立臺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歷史影像:女子長裙
依本件形制研判,亦有可能作為披肩,
同時作為長裙使用時,本件當僅為兩片中之一片
(引用自國立臺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馬紅莫那著兩片交叉的長裙布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參照此圖的使用方式,前面這婦女是兩件交叉,右邊這婦女是只披右肩,
中間的高山初子(徐若瑄 飾)則是兩件交叉後外面套短上衣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賽德克族男女服裝搭配方式不只這幾種,電影中展現出的是基本穿法
歷史影像:二次霧社事件中,逃過味方蕃殘殺的起義六社遺族(保護番),
正中間這位婦女,可見其穿著女性兩截紅的短上衣
(引用自台灣霧社事件誌)
歷史影像:川中島社婦女(引用自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
歷史影像:道澤群婦女(引用自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
【遮陰布】
青年莫那(大慶 飾)最簡捷的獵人裝扮,幾乎只著遮陰布,
在漢式褲子傳入前,男子用以遮蔽下身所穿著的布塊,
一般多採用與漢人交易來的長棉布塊圍繞腰間,
於腹前繫結後讓剩餘布端自然下垂遮蔽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歷史影像:日治明信片中的泰雅獵人(引用自www.memorynet.org)
【綁腿布】
歷史影像:女護腿布, 發現於台中州能高郡荷戈社
(引用自國立臺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賽德克婦女在外一定要綁腿,因腿上有刺青,只能給自己的男人看
綁腿布的馬紅莫那(溫嵐 飾)與巴岡瓦力斯(莫那魯道妻 摩兒尤淦 飾)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鐵木瓦力斯(馬志翔 飾)道澤群男子綁腿布,綁腿布可防止林間草割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腰帶】
賽德克女性服飾必備的腰帶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劇中男性初期,以麻繩等在腰間固定衣服,圖為青年莫那(大慶 飾)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劇中後期,霧社起義後擄獲日本警察皮帶,起義六社戰士換上皮帶,
圖為塔道諾幹(荷戈社頭目 拉卡巫茂 飾)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道澤群戰士後期也綁日警皮帶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耳管】
歷史影像:耳管
(引用自國立臺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賽德克族人有穿耳之風俗,男女皆喜愛,最常見的是以竹管製成的耳管,
通常賽德克族人從兒童時期就開始穿耳,再逐漸更換不同直徑的竹管,以擴大耳洞
魯道鹿黑(曾秋勝 飾)的耳管
電影中的耳管是以強力磁鐵吸附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中年莫那(林慶台 飾)的耳管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預告)
鐵木瓦力斯(馬志翔 飾)的耳管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頸飾】
歷史影像:貝片珠串頸飾, 發現於台中州能高郡波阿倫社
(引用自國立臺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頸飾 貝珠串 - 塔道諾幹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頸飾 貝珠串 - 巴蘭社頭目(撒布洛 飾)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頸飾 貝珠串 - 莫那父子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頸飾 獸牙 - 道澤社頭目鐵木瓦力斯(馬志翔 飾)與副頭目烏敏瓦旦(莊偉正 飾)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耳飾】
梯形貝片珠串耳飾, 發現於台中州能高郡波阿倫社
(引用自國立臺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梯形貝片珠串耳飾, 發現於台中州能高郡斯庫社
(引用自國立臺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梯形貝片珠串耳飾
(引用自國立臺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耳飾 頸飾 - 馬紅莫那(溫嵐 飾)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頭飾】
歷史影像:女子貝片壓髮箍
(引用自國立臺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頭飾 頸飾 耳飾 - 青年巴岡瓦力斯(張愛伶 飾)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頭飾 髮帶 - 馬紅莫那(溫嵐 飾)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台灣原住民族不分男女皆重裝飾,因此飾品種類多樣,
如:頭飾 / 耳飾 / 頸飾 / 腿飾 / 臂飾 / 手環 / 戒指等,
飾品擁有的數量多寡,象徵著擁有者的財富及社會地位
【煙草袋】
歷史影像:皮煙草袋
(引用自國立臺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裝煙草的袋子,一般為皮製,或籐編麻製等,
皮製煙草袋為族中男性佩戴之物,斜背於腋下,
麻製煙草袋則由女性挾攜於腰間,
具有兩性之別,這也是泰雅族人整體裝飾的一項特色
鐵木奇萊的煙草袋,鐵木奇萊為前道澤群總頭目,是鐵木瓦力斯的叔叔,
除了在上集前段有出現過,公學校大戰祖靈出巡時亦有出現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左: 少年隊的達基司(陳世恩 飾)也掛著煙草袋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網袋】
歷史影像:背負袋
(引用自國立臺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網袋(背負袋)之族語發音tocan,為賽德克族人的傳統背包,
由苧麻編織而成,劇組稱其為「豆干」,
可用來裝食物/獵物/人頭等,每戶至少會編織一件以上,
網袋有男女之分,男掛身後揹負,女用網袋側揹
歷史影像:幫助日人的味方蕃戰士,可見其身後網袋
(引用自台灣霧社事件誌)
青年莫那的網袋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最右: 賽德克戰士的網袋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籐帽】
歷史影像:籐帽
(引用自國立臺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籐帽 - 巴萬那威(林源傑 飾)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籐帽 - 烏布斯(陳松柏 飾)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馬赫坡大戰時,著籐帽的巴萬那威 / 烏布斯 / 伊勇(受傷者 孫俊傑 飾)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籐帽呈碗型可裝物資,圖為漢人盛鹽與青年莫那交易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煙斗】
歷史影像:煙斗
(引用自國立臺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煙斗 - 巴蘭社頭目瓦歷斯布尼(撒布洛 飾)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煙斗 - 鐵木瓦力斯(馬志翔 飾)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煙斗 - 中年莫那(林慶台 飾)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雨衣】
硬皮雨衣 - 花岡一郎(徐詣帆 飾)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一般雨衣 - 吉村克己(松本實 飾)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預告)
【武器】
賽德克族傳統武器有獵刀 / 弓箭 / 茅 / 木槍 / 火繩槍等,圖為青年莫那(大慶 飾)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歷史影像:獵刀
(引用自國立臺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歷史影像:帶髮獵刀
(引用自國立臺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帶髮獵刀未端為敵首之髮
電影中的獵刀,類似魚的刀套造型,劇組是依賽德克族各種刀型中,挑四樣複製來當道具用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預告)
電影中的獵刀
青年莫那的帶髮獵刀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弓箭 - 公學校大戰追殺小笠原時的情節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弓箭 - 烏布斯(陳松柏 飾)為保護少年隊的長者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木槍 - 鐵製槍頭,圖為青年莫那(大慶 飾)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火繩槍 - 青年莫那(大慶 飾)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村田步槍 - 電影上集前段,莫那與道澤群於樹林中衝突時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三八式步槍 - 電影下級前段,公學校大戰後莫那精神喊話時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槍枝及其他武器概況在 - 【Seediq Bale】有雷! 賽德克巴萊-古今對照-地圖/戰役/武器篇
歷史影像:日人發槍給味方蕃的情景
(引用自台灣霧社事件誌)
歷史影像:持竹槍與獵槍的族人 (引用自memorynet.org)
歷史影像:使用弓箭的霧社巴蘭社族人 (引用自memorynet.org)
歷史影像:出獵的泰雅族人,土狗獵犬也算基本配備 (引用自memorynet.org)
【日人服飾】
劇中日本軍人與警察服飾橫跨三十幾年,
1895年(明治28年)->1912年(大正元年)->1930年(昭和5年)
電影巴萊書中指出劇中日本軍人服飾分別有,
1895年的近衛師團 / 1902年人止關之役的赤帽軍 / 1930年的昭五式軍,
日本警察服飾則分有1895年的撫墾署 / 1930年代的警察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左:1930年霧社討伐警察隊的花蓮警察隊長(米七偶 飾),
右:屯巴拉駐在所的蕃通警察小島源治(安藤政信 飾),兩者帽線/帽徽不同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電影中1911年日人實施「撤廢南投廳內各社之頭骨架行動」時的日本警察穿著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關於電影中日本警察制服"領章/肩章"的爭議與考據↓
賽德克巴萊變成超時空巴萊的瞬間!十兵衛的碎碎唸二號庫房
劇組表示當時日警沒肩章但電影中有,初衷是希望與學生制服區別,另肩章方向於上映時已酌修改
歷史影像:樺山資紀(右)與李經方在橫濱丸號交割台灣主權
電影中船上出現的日本人角色有13種職位
電影中樺山資紀(野口寬 飾)談話時,亦出現不同職位的日本人角色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預告)
樺山資紀胸前的勳章是?
資料顯示樺山資紀曾被授予五種勳章(含副章),由左至右從上至下為
勲一等瑞宝章 1891年(明治24年6月27日)
勳一等旭日大綬章 1895年(明治28年8月5日)
功二級金鵄勲章 1895年(明治28年8月5日)
勲一等旭日桐花大綬章 1917年(大正6年5月12日)
大勲位菊花大綬章 1922年(大正11年2月8日卒後贈勳)
樺山資紀與李經方在橫濱丸號交割台灣主權則是1895年6月,
照理講當時他只有一枚勲一等瑞宝章,但電影中畫面卻不是這枚,
不知是否電影中樺山資紀這勳章是其他章或裝飾?
樺山資紀前期與後期照片
電影中1895年與漢人交戰的明治時期日本兵(白綁腿)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預告)
歷史影像:1894年明治時期日本下士兵軍服
(引用自日本wiki)
電影中1897年踏查台灣橫貫鐵路中部路線,被出草的深崛安一郎大尉(石塚義高 飾)等14人的穿著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預告)
電影中1902年人止關之役與其後進攻馬赫坡社的赤帽軍,
圖為大島少將(日比野玲 飾)身穿明治時代刺繡軍服,
賽德克語即稱"日本人"為"tana dulu(紅頭 帽)"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赤帽軍裝備包括彈藥盒 / 便當盒 / 天幕布的皮背包 / 側背的雜囊布包 / 水壺 / 裝有刺刀的三八式步槍 / 黑靴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電影中1930年進佔霧社的昭五式軍服日軍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歷史影像:以曲射炮攻擊岩窟的昭五式軍服日軍 (引用自霧社討伐寫真帳)
霧社討伐司令官鎌田彌彥(河源佐武 飾),
軍官服配有手槍 / 地圖囊 / 望遠鏡 / 軍官水壺 / 軍刀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歷史影像:右-司令官鎌田彌彥,左:其他軍官
(引用自台灣霧社事件誌)
日本陸軍航空隊飛行員裝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主題展)
飛行員頭盔為硬殼式
(引用自賽日老屁股facebook)
日人和服,電影選擇較素樸的和服為戲服,
劇中出現的和服都是五六十年前的老骨董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其他服飾】
綁頭巾的布農族干卓萬頭目(田英豪 飾)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姊妹原事件中,布農族干卓萬頭目與青年莫那交易物資,
布農族衣服的邊邊直線花紋比較繽紛,背面有菱形花紋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歷史影像:布農族男子無袖短衣, 上:正面, 下:反面有菱形花紋
(引用自國立臺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清官與日本交割台灣主權情節中,北洋水師弟兄們,中間者為艦長
清朝二品官李經方(右 湯湘竹 飾),身著特別手工刺繡的雉雞官服
(引用自果子電影公司)
其他漢人衣服,平民服為現成租借,義勇軍服裝為新製
義勇軍領頭者(吳朋奉 飾)胸前寫"淮軍",下右寫"槍隊",左邊寫"滿文"(清代使用的文字wiki)
另有胸前寫"鎮海臺勇"/"營中北路"/"親兵"的義勇軍服裝
(引用自電影賽德克巴萊facebook劇照)
馬赫坡古戰場的賽德克族人雕像,衣服穿著似乎不太賽德克(引用自自由時報)
這更囧! 國小社會課本裡的賽德克人,這穿著是布農族? 無言.....
【收藏戲服】
有興趣擁有電影賽德克巴萊戲服者可洽-特有種商行
賽德克族男裝開箱文 須登入fb才看得到
獵刀開箱文
戲服實戰霧社街
臨演之日軍等戲服配件開賣
資料來源:賽德克臨演聚集地-賽日老屁股fb
現在賽德克族戲服公學校價約為3500小孩1700網袋煙草袋980獵刀2200,
日軍等戲服約為2500~上萬不等,配備幾百到幾千不等,
數量有限賣完為止,現存戲服是挑選拍電影後狀態良好的洗淨整理出售,
槍/其他武器為管制品不出售
以上資料為網路收集,詳細完整內容請至台中科博館欣賞賽德克巴萊-史與影的交會特展
‧其他賽德克巴萊相關文章‧
- Oct 16 Sun 2011 18:51
賽德克巴萊-古今對照-服飾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