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鹽水蜂炮(6)-Fever town


中正路老屋立面浮雕




最喜今朝又是晴,
管他時節近清明,
雲無帶雨風偏暖,
地不傍山路較平。
香送野花吹千氣,
春規林鳥喚詩情,
恰逢麥候頻趨雀,
綠草村村木鐸聲。

清舉人 陳維英 / 鹽水途中



somewhere out there

鹽水景點,網路資料很多,不多贅述,只以下幾點觀察...



(1) 踏詩路

鹽水近期有個木棉道景點叫台灣詩路,位於鹽水西南隅,春遊
此處配上陳維英這首詩,想必異曲同工,可惜離鎮內太遠了,
另外岸內糖廠、牛墟市場趕集、范家意麵工廠、鹽水天主堂等
,也一直未拜訪過。

參考:台灣詩路 & 月津文史工作室






(2) 打鐵舖

1999年路經橋南老街,看到泉利打鐵舖上這塊「鹽水製糖100年-
打鐵老舖」的板子,心生疑慮,卻又不敢造次莽然硬闖,於是
在對街拍下這張照片。突然打鐵舖主李一男老先生叫住我,問
我來意,一番解釋閒聊後,才允許我拍攝。






李老先生拿著有他新聞照片的報紙表示,他會如此在意,是因
為常有人未經允許拍攝拿去參加比賽或公開展覽,他對這種行
為非常不以為然。而他的生意範圍,除附近熟客外,有時還要
送貨到台南、高雄,鋪子雖老,年事也高,但這傳統生意還是
很忙。






2008年又赴橋南老街,整個變超多的,路面新鋪,老屋重整,
並加以設計擺設內容供遊客參覽,人潮熙來攘往,歲月飛逝如
梭,李老先生的泉利打鐵舖竟也特別闢出了一間鐵器展覽販售
屋,而站在櫃台前笑臉迎人的就是李老先生本人。

為什麼李老先生會有這樣的轉變? I don't know...




前三張攝於1999年,本張攝於2008年,數十年不變的工法與堅持。



民國85年鹽水鎮獲選舉辦全國文藝季,「鹽水製糖100年」就是
活動主題,當時所謂的「社區總體營造」在台灣各鄉鎮風起雲
湧,一時之間,各地有識之士都做著同樣幾件事 -- 重新找尋在
地資源、成立文史工作室、辦導覽。

後來台灣開始隔周休二日,此「社區總體營造」更與旅遊相配合
,「一鄉鎮一特色」、「文化節」、「文化季」前仆後繼接力演
出,民間、在地的力量似燎原之火般如火如荼地施展。

我不知道這是否為台灣鄉鎮第一波的「文藝復興」、「鄉土復興」?

我只知道那時我玩得真的很過癮!哈哈!





10年前的橋南老街。



(2) 朝琴路

看到朝琴路,想到世賢路(嘉義市)、傳廣路(台東縣),黃朝琴是
第一任台北市長,遠在民國34年台北市還是省轄市時期。

這類name after celebrity的路名,超級無敵老掉牙的,就是每個鄉
鎮市區必有的中正路、中山路,其他例子也還不少,參考資料







(3) 麻將屋

大小麻將屋在大眾廟裡,欲求財者拜之,麻將屋完完全全用麻將
、象棋、骰子做成,這跟普渡時用四色牌做給好兄弟的房子一樣
可愛,倘賭鬼們收到這份大禮,必感激莫名痛哭流涕,周到的人
情味啊!







1999年初經此地,一座小的麻將屋門聯上書: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橫批「美女陪酒得銀兩」

一副及時行樂、唯我快哉之樣。2008年去一看,這座小的不見了
,大的仍然屹立不搖,門聯就是大眾廟正門柱聯那兩句:

「大節苟虧焚香奚益,眾生無愧不拜何妨」

翻成白話 ---- 平日傷天害理者,即便常供神佛,有何幫助?而
處事無愧天地者,就算不燒香,也活得心安理得,自有好報 ----

嗯,這兩句話直接看穿拜神者的心態,拜不拜?拜誰好?拜了
到底有沒有用?套句少林寺夢遺大師對食神說的話:「這些都
要問施主你自己。」









something to eat

沒研究 Orz,只記得1999年初訪時,吃過一次點心城的意麵與
肉燕酥湯,時間太久,味道難以回想。

若是元宵當天入夜後進鹽水者,除了豬頭飯外,其他有名的鹽
水美食大都吃不到,南門路、中正路、武廟路、一路走到武廟
旁,成群攤販大多是外地來鬧熱的,所賣的小吃普通夜市都吃
得到。

I guess 真正的鹽水美食小吃攤,自家都要準備辦桌宴客,且晚
上放蜂也不方便開張營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emlazy7 的頭像
    lemlazy7

    梭哈吧賭徒

    lemlazy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