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台灣一般巷道都是按照數字編號如:中正路12巷,而【文字巷】以文字命名如:中山巷,其命名或依山形地勢/風俗人文/社區建物而起,亟具鄉里社區特色,在地人瞭【文字巷】,但對外來客來說就頭大了! 很多【文字巷】Google Map攏沒寫,甚至有些瀕臨絕種的【文字巷】是當地戶政人員或居民都沒聽過。
依照郵遞區號五碼編碼表中所揭露,全台灣篩出粗略的【文字巷】多達4585個,扣除重複編碼的,加上推測可能未編入的,也應該4500個跑不掉,以鄉鎮市區為同一單位,其中屏東市的【文字巷】超過200個應算最多,台中市西屯區次之,基隆市/新竹市/台南市/金門縣/馬祖則完全沒看到。
台灣在1974年警務處制定公告的「台灣省道路命名及門牌編釘辦法」明訂說,巷弄以路街門牌號次之數字順序命名,但鄉村之巷名得依地理特性或習慣命名為【文字巷】,70年代後的新巷子,其命名就很少使用文字。
台北市的【文字巷】只存在於士林區/北投區,士林區有3個,北投區多達16個,其他行政區完全沒有,這可能是因為士林/北投早期是屬於台北縣管轄的關係(之前的景美/木柵/南港/內湖等地部份也屬台北縣管轄),以北投地名近代演變為例:
1830年時北投屬 台灣府淡水廳芝蘭堡北投社
1897年時屬 台北縣士林辦務屬北投庄
1920年時屬 台北州七星郡北投庄
1946年時屬 台北縣七星區北投鎮
1950年時屬 陽明山管理局北投鎮
1974年時才正式歸入台北市稱為北投區
目前設定主要的【文字巷】,是以現存有找到相關路標門牌證據為準,至於【文字巷】的【番外篇】,則收錄"找不到已消失的"或"當地居民俗稱的"或"現代賦予意義的"【文字巷】為主,如:北投區的新興巷/鹿港鎮的摸乳巷/松山區的雲門巷等,這類【文字巷】不僅特殊,更饒富趣味。
【文字巷】北投區略述 16個
【天主巷】溫泉路上,北投天主堂旁
建於1953年,這裡還曾是以前的公路局汽車下車站
【銀光巷】溫泉路上,因旁邊有台"銀"宿舍,且山上有個善"光"寺
爹不疼媽不愛的市定古蹟-台銀舊宿舍
【湯元巷】溫泉路上,因旁邊是地熱谷溫泉源頭而得名
地熱谷入口,現仍整修中
【杏林巷】泉源路/幽雅路間
北投寺院宮廟最密集地區
【華南巷】泉源路上,因旁邊有華南銀行會館而得名
從泉源路下來經過逸仙國小,可以看到舊北投神社的兩隻狛犬在看門
【香丘巷】新民路上,北投國軍醫院旁
【康樂巷】新民路上,北投國軍醫院旁
北投國軍醫院內的市定古蹟-前日軍衛戍醫院北投分院
【新建巷】中和街/永興路交口,國軍醫院門診處對面
對面有間北投地方特色行業-機車限時專送的駐點
【光華巷】大屯路上,復興高中附近,有光華一巷~光華四巷,文字巷裡又含有數字
大屯路民宅
【錫安巷】中和街底,慈航寺附近,巷底為錫安教會/道生神學院
北投五年一度的迎尪公民俗,隊伍路經中和街底
【怡和巷】大度路上,洲美快速道路往關渡方向上橋處
此處後方,即是有名的法鼓山農禪寺發跡地
【新生巷】光明路上,北投分局正對面
這條巷子以前過年都是人擠到爆,而這攤開了40年以上燒烤店,則是小時後奢侈的美味啊啊啊
【民安巷】育仁路/大同街間,北投捷運站斜對面,已改名為"育仁路12巷",此為僅存的居民自製門牌
旁邊的陳氏宗祠,古稱此地"學仔內"
【番外篇】4個
【新興巷】中央南路上,此巷即為今"中央南路一段25巷",鮮果綠水果攤那條,可證明此巷的遺跡盡失,此地舊稱"店仔口",巷內原有之「中興戲院」已改建豪宅
此為北投市場中心點,右邊巷子即為【新興巷】,巷口是好吃的排骨酥湯
【民生巷】光明路/中央南路間,此巷即為今"光明路72巷",北投國小後門賣甜不辣那條巷子,另邊出口通中央南路亞藝影音,此寬敞巷道原為日治時期北投市場趕集自耕農聚集之廣場,巷中有兩條出口通中正街(淡北古道)
巷口附近,中正街(淡北古道)旁,代表北投的"北字牌樓"
【幽雅巷】昔日幽雅巷已改名為幽雅路
幽雅路上的探險&攝影景點-華南飯店廢墟
最後一個是...
【聖誕巷】石牌路一段71巷附近,近年異軍突起聞名北市的"吉慶里聖誕巷",
每到聖誕節整巷居民都會把屋面佈置出五彩繽紛的喜樂氣氛
照片請參閱以下blog→http://blog.xuite.net/nike4859/mind/21982193
- Mar 27 Sat 2010 15:43
【文字巷】北投區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