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鹽水蜂炮(1)-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即「無形文化資產」之意,「聯
合國教科文組織」賦予「無形文化資產」的解釋為:

The practices, representations, expressions, as well as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that communities, groups and, in some cases, individuals
recognize as part of their cultural heritage.

其中social practices, rituals and festive events (風俗祭典及節慶
活動)佔了「無形文化資產」很大的一部份,如:日本就認
定「秋田竿燈祭」、「川越冰川祭」為其國寶級無形文化
財。鹽水蜂炮甫在2008年被文建會公告為文化資產,縣府
遂打鐵趁熱並向文建會申請將鹽水蜂炮民俗活動列入國定
無形文化財。



台北市大龍峒保安宮所獲得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亞太文化資產保存獎


不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這種「無形文化資產」、「
無形文化財」是否有類似對「有形文化資產」般的認定,
鹽水蜂炮這類民俗活動,看起來比「有形文化資產」來得
難以維護與延續。一旦心懶了、味走了、人散了,再可愛
的風俗自然而然隨時間被「移風易俗」掉。

情滅了,愛熄了,剩下空心要不要?......

鹽水蜂炮其獨特之處,在於世界其他地方找不到同樣性質
的類似活動,鹽水蜂炮是唯一合法用炮炸人不會被關、你
情我願賓主盡歡的活動。您看那一邊鹽水炮家站上炮城、
登高一呼「我要炸你!」,這一邊遊客掌聲、讚嘆聲、驚
呼聲響起回應「歡迎來炸!」,天底下大概找不到幾個這
麼大型的「同樂會」吧?





世界其他地方與鹽水蜂炮比較相近的活動,應該只有西班
牙奔牛節或蕃茄節吧 (sorry,筆者見識淺薄),但玩法略有不
同。奔牛節和蜂炮一樣,危險刺激性高,且玩家大多是「
受」而無法「攻」,但「攻」的主角隻數-奔牛節的「牛」
比起蜂炮的「蜂」-要少非常多。蕃茄節則屬玩家可「受」
與「攻」同時兼備的活動,攻擊主角「番茄」其可控制性
比「牛」、「蜂」來得高,也算是一場大型「同樂會」。

從老外的參與度來看,亦可顯現鹽水蜂炮其致命吸引力,
台灣的夜店、摩天輪、煙火、日出...看在老外眼裡不足為
奇,倒不如帶他逛一次故宮、迎一次大甲媽祖、炸一次鹽
水蜂炮來得印象深刻。鹽水蜂炮現場幾年觀察下來,看到
的老外,總是拿著啤酒衝鋒陷陣者多,龜在後面遮遮掩掩
者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emlazy7 的頭像
    lemlazy7

    梭哈吧賭徒

    lemlazy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